历史沿革
海南师范大学是海南省最早成立的公办高等学府,始建于1949年秋。学校身是“国立海南师范学院”,院址琼山县府城镇海南琼台书院内。1951年,学校搬迁到府城镇西北部的私立琼海中学内(今海南中学),范会国任院长。把琼海中学、汇文中学与匹瑾中学等校合并为海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何仁楷任主任(校长)。1983年的海南师范大学校门1952年7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海南师范学院的二、三、四年级学生和部分教师归入其他院校,部分教师和一年级学生留在原址成立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院系又进行调整,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1953年9月海南师范专科学院撤销,海南师范专科学校附中接收其校址和部分图书、仪器,改建为海南中学。1958年,在海南中学校园内重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同时在原有的校舍、部分图书设备基础上从海南中学、琼台师范学校抽调部分优秀教师充实海南师范专科学校的师资力量,经过筹备,1958年秋季正式招生,吴耀南任校长,复办后,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学校开设中文、政史、数学、物理、生化、俄语、体育7个专业,学制2年,该年招生280人。1962年,全国高校院系再次调整,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工业专科学校、海南教师进修学校、先后并入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是当时广东省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大学停办。1984年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撤销。1986年,学校复办,恢复海南师范学院校名。1978年,琼台师范学校创建。1979年琼台师范学校改名为海南教师进修学院。1985年海南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海南教育学院。1999年,海南师范学院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新海南师范学院。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教育部同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筹建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并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2008年,学校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海南省属重点大学进行建设,同年秋,文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和经管学院入驻海口市桂林洋大学城。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2010年8月30日,化学与化工学院、政法学院迁入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将学校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2012年7月6日,教育科学学院迁入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二级学院 | 专业设置 |
---|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教育、舞蹈表演) |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服装设计、绘画 |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学、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 |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 |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英语教育方向、数学与科学方向) |
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
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 |
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电子商务、软件工程 |
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 |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 |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留学生教育、对外汉语推广 |
海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函授、业余、脱产、自学考试 |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旅游与运动康复方向、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 |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
海南师范大学院系专业参考资料来源:[6-7]学科建设
项目 | 学科 |
---|
一级博士点 | 生态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一级硕士点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思政)、教育学原理、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体育学、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学科教学(数学)、数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学科教学(美术)、美术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育(英语)、学科教学(音乐) |
省级重点学科 | 生态学、基础数学、中国当代文学、有机化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 体育学、中国史、美术学、地理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生物科学 |
省级特色专业 | 生物科学、小学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英语 |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专任教师894人,具有高级专海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业技术职务资格478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3人,具有博士学历367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首批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省级各类专家150人。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47人,海南省委省政府重点直接联系专家9人,海南省教学名师6人,海南省优秀教师2人,海南省“教学十佳”7人;海南省重点(扶持)学科责任教授5人,海南省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另有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的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3人。
教学建设
海南师范大学公共楼截至2013年,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海南省教学成果奖9项。学校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重点课程4门。2004年-2013年,该校教师共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49项,校级教改项目84项;在省部级以上多媒体教材(软件)评比中共获奖20项;共主编、参编教材111部,有22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6年,学校启动的面向海南省11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播种希望”行动计划,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写入2007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将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落户学校,成为国家汉办在中国南方唯一重点建设的基地。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院校。海南师范大学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支持周边国家华文教育;与泰国海南会馆共建育民华文学校。2007年,学校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共同建成了中国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承担了海外汉语教师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和外派任务,先后派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2批76人次,对外汉语教育蓬勃发展。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4年-2013年,该校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及横向项目3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各类科研经费2016.49万元;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和科技进步奖励24项。2002-2006年,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53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22篇,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49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149篇。
科研机构
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动植物生态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南师范大学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9年,是海南省历史最悠久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丰富、知名度高的图书馆。截至2013年,图书馆坐落于校园中心,总用地面积9637.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790平方米,桂林洋校区图书馆面积2080平方米。馆藏图书307.1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5.1万册,电子图书152.02万册。大学学报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封面《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是海南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由海南师范大学主管和主办的综合学术类期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反映海南师范大学和全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刊载具有较高水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述评和综述等学术论文。《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教育部“高校学报名栏建设首批入选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全文收录。主要反映该校和全国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刊载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的社会科学研究论文。
学术交流
截至2013年,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的11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互派学者访问讲学,互派学生交流培养,开展学术交流及合作办学,推进了该校教育国际化进程。2004年-2013年,该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7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63人次。
校园文化
校歌
海南师范大学信息大楼椰风阵阵吹天涯 我们相聚在师大无论今日来自何方 这里就是温暖的家啊 刻苦学习 为生命注入精华用墨香书生装扮青春年华崇德尚学 求是创新优良的校风要发扬光大海南师大美丽如画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海风阵阵鼓天涯 我们成长在师大无论今日走向何方 这里仍是心中的家海南师范大学曾宪云报告厅啊 辛勤耕耘 开出鲜艳的红花把文明的种子洒遍海角天涯崇德尚学 求是创新优良的校风要发扬光大海南师大教育摇篮我们建筑琼岛现代化的教育大厦
校训
崇德尚学 求是创新
校徽释义
海南师范大学学生宿舍以英文字母为主体,经过艺术处理的字母"H"又似斜拉"N",代表“海南”二字首字母,同时又代表学校类型:Normal(师范);上面则海天一色,代表海南地理特征;云中日出又寓意“海师”蒸蒸日上;下面以字母"N"承托,表示University(大学)。又似人形站在讲台上,突出学校以培养教师为办学特色。红色的"H"又似太阳,折线似海面,蓝色部分则似翱翔的海燕,寓意学校的目标是培养追求真知,顽强拼搏的“海师人”。
校园环境
学校友谊龙昆南、桂林洋、灵山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250亩。
海南师范大学校区一览表校区 | 地址 | 邮编 |
---|
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 |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桂林洋高校区海涛大道校际1号 | 571127 |
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校区 |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99号 | 571158 |
海南师范大学灵山校区 |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大道313号 | 571126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校长 | 林强 |
副校长 | 杜明娥、史海涛 |
党委书记 | 李红梅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张诚一 |
现任领导参考资料来源:[12-13]